近年來,危廢處置相關的國家政策頻頻出臺落地,相關法律法規體系日趨完善,將帶動危廢處置量的穩步上升,進而驅動了危廢處理行業的景氣度居高不下。按照市場預計,2020年,我國危廢處理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規模。
正所謂:好風憑借力,送我上青云。說到近段時期的環保產業細分領域,危廢處理可謂“風口上的那頭豬”,迎風起飛,直達云霄,蔚為壯觀。
危險廢物危害性極強,因其有毒、易燃、易腐蝕、易反應、易感染、易忽略的特性,危廢管理正成為污染治理攻堅戰的“硬骨頭”,也是全球公認的最困難的環保問題之一。鑒于其危害性、難度性、急迫性,所以近年來備受矚目。
作為政策扶持性產業,國家政策層面的加碼,更是為危廢產業提供了“溫床”。首先是2016年初的《危險廢物產生單位管理計劃制定指南》,2016年8月《國家危險廢物名錄》實施,緊接著是2017年年中的《“十三五”全國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方案》。
進入2018年,尤其是近段時期,生態環境部“清廢行動2018”計劃持續至6月底;工信部開展了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、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大排查;海關開展的最大規模打擊“洋垃圾”走私集中行動……大大刺激了危廢處理市場空間的釋放。
中國環保在線研究認為,危廢產業的火熱根本原因在于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的剛需提升,又以隨著政策加碼流入正規渠道的危險廢物增加為基本判斷根據。
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,2016年我國危廢產生量為5347萬噸,相較于2011年危廢產生量3431萬噸,年復合增長率為9.28%。2017年我國危險廢物產生量5340萬噸,較去年增長34.49%。
而現實的情況是,危險廢物的實際產生量遠遠大于統計量,低綜合利用處置率與低有效利用率導致危廢處理供不應求。
根據我們的預測,隨著政策收嚴,危廢實際產量與統計量差距將逐漸縮小,以無害化3500元/噸的價格計算,到2020年,我國危廢處理市場有望超過1100億元。
除了體量的增加,價格的穩定,危廢處理行業能夠保持較高景氣度的原因,少不了高利潤的推動。據中國環保在線了解,當前危廢行業的毛利潤高達30%,現金流良好,而且最近幾年,行業內生利潤維持20%以上增速水平,投資價值不可謂不凸顯。
危廢處理領域固然火爆,但不代表沒有“弱點”。資料數據顯示,全國僅有不到1%的企業能夠處理25種以上的危廢,而接近90%的企業處理危廢類型少于5種。
另外,不足1%的企業日處理規模可以達到1000噸,日處理規模小于50噸的占據大多數。不難看出,危廢處理企業“小、散、弱”的劣勢異常明顯。E20研究院固廢產業研究中心負責人潘功指出,“危廢處理行業小散弱特點仍然突出,行業集中度提高也會方便政府管理,這也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。”
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會長管愛國也表示,危廢處理方式及技術改造升級速度加快;外資企業、上市公司、基金公司等社會資本密切關注,行業呈現明顯的淘汰整合趨勢;非法從事危廢收集、處理的現象明顯好轉,行業規范程度不斷提升。
總體而言,隨著國家環保監管的收嚴,危險廢物處理備受矚目,且危廢處理行業正向精細化、規范化轉型升級,加上危廢處理能力的提升空間較大,我們判斷,危廢處理行業未來前景將更加可觀,值得重點關注。